mobile banner image

市場動態

儘管東南亞的復甦步伐落後於整個亞太地區,但隨著限制社交距離措施的放寬,未來一年將有所改善。到2022年底,包括東南亞在內的該地區所有主要經濟體將最終實現全面復甦,實際GDP將超過2019年第四季度的水平。

總體而言,預計內需將加強已建立的出口驅動增長,高頻流動性指數顯示,零售和娛樂用途的流動性迅速接近大流行前水平,有可能改善零售銷售和其他消費者支出。更重要的是,僱員越來越多地返回工作場所,使辦公就業中心恢復生機,並加速了疏通供應鏈所迫切需要的製造業。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放緩是繼新冠疫情的第二大風險。穆迪分析中國的供應鏈壓力指數“遠超過去十年的任何水平”,並且還在繼續上升。該指數包含10個反映生產、庫存和運輸因素的供應方變量。中國還將通過其零確診政策抑制整個亞太地區的經濟復甦步伐,特別是對進出中國的國際旅行的持續限制將壓縮在該地區開放國際旅行通道的影響。這將衝擊到越南、泰國、菲律賓和新加坡等在大流行之前高度依賴中國旅客入境的國家。

另外,亞太地區的通脹仍然相對溫和,只有少數經濟體在過去6個月內因消費價格快速上漲而苦苦掙扎。話雖如此,這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發生變化。新西蘭、新加坡和韓國的央行已經採取收緊貨幣政策作為回應。在經濟復甦不那麼牢固但通脹處於高水平或高於央行目標範圍的其他地方,例如印度和菲律賓,政策制定者可能會在數月內繼續保持利率 不變,以確保經濟平穩復甦。

美聯儲當前的政策前景為亞太地區的央行爭取了多一些穩定時間,允許財政政策和放寬流動性限制以推動經濟復甦。但存在美聯儲可能在2022年底之前加速其聯邦基金政策利率正常化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儘管經濟復甦仍不確定,亞太地區央行行長也將被迫盡快採取行動。